1. <ins id="pdbwi"><option id="pdbwi"></option></ins>
      1. <sup id="pdbwi"><track id="pdbwi"></track></sup>
        <ins id="pdbwi"><option id="pdbwi"></option></ins>
      2. 郵史漫談
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?>?集郵百科?>?郵史漫談

        新光郵票研究會成立

        日期:2022-09-27

        打印

        【字號:

           早在1923年,浙江杭州就出現了集郵小組。一是基督教青年會集郵小組,由美國籍總干事狄爾耐和干事伍立夫、中國籍干事李弗如等組織,陳念祖為組長,曾舉辦過一次郵票陳列。二是潘光震在其家中成立的新光社,分音樂、體育、集郵、文藝各組,集郵組成員有潘光震、張包子俊、李登云、凌能夏、虞介藩、鄭汝純鄭允明兄弟等人。
            1925年冬,張包子俊、李弗如、陳念祖等人在張包子俊家集會,發起籌組新光郵票研究會。張包子俊在原新光社社章的基礎上加以修改,訂出新的會章,并刻了一枚“新光郵票研究會”的木戳。1926年元旦新光郵票研究會正式成立,會址設在杭州嚴衙弄張包子俊家。
            新光郵票研究會成立后,經過半年時間的廣泛征集會員,于1926年7月通過通信選舉,產生了該會的領導和各部的負責人:會長柴冠群,副會長凌能夏,研究部主任盧賦梅,出版部主任張包子俊,會員部主任陳念祖,會計部主任張包子俊。張包子俊對此次選舉曾回憶說:“余既獲諸君之助,并以自身學歷之淺薄,深不愿在會中居何名義。故第一次獲任本會會長者即為柴冠群……柴君以遠居蘇州,會實遙領,但捐助頗多。凌君勤于著述,發揚甚多。評議諸君均屬集外郵名家……本會經此選舉成功,會務大張,會員日增?!?br>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柴冠群(1889-1945),又名柴英,號甸澄,原籍浙江上虞。光緒初年,其祖任兩淮鹽運使時遷蘇州。辛亥革命后,柴冠群繼承父業經營鹽業。喜集郵,1922年即入神州郵票研究會,1925年入中華郵票會,并被推選為評議員。柴冠群專集華郵,藏品豐富,是當時國內較有名望的集郵家。
            柴冠群雖被推為會長,但遠在蘇州,會務實由陳念祖、李弗如、張包子俊等人操辦。
            1928年秋,郵會重新改選,福州集郵家阮景光被推為會長,張包子俊被推為副會長,評議長柴冠群,評議李弗如、張景盂、沈瑞芝、莫星白,拍賣部主任盧賦梅,出版部主任謝鄂常,委托部主任沈瑞芝,交換部主任蔡麗生,會計部主任潘俠遊,圖書部主任鐘韻玉,華文書記蔡麗生,英文書記鄭汝純、日文書記王抱存。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            阮景光(1901-1957),福州人。畢業于美國人創辦的英華書院。少年時代就開始集郵。1925年福州市基督教青年會成立集郵團,阮景光被推選為團長。同年入中華郵票會為34號會員。郵識豐富,在集郵界頗有威信。阮景光雖被推為新光郵票會的會長,但身居福州,郵票會事務主要由張包子俊操辦。
            阮景光主會期間,明文制訂出《會則》十二條,內中明確規定如下。
            一、定名  本會定名新光郵票研究會,簡稱新光郵票會,西文名New Light Philatelic Society。
            二、宗旨  本會以廣集同志共研郵識,引導初進,藉倡斯風,俾收攻錯之益,不涉營利之途為宗旨。
            三、會所  本會設杭州市嚴衙弄九號。分會會所及各部辦事處,即在各職員所在地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四、征集會員  本會征集會員不限國籍。性別、年齡,凡品行純正,能守信譽,贊成本會宗旨,而有會員一人以上介紹者,均得為會員。惟入會人務須填寫入會書為證(入會書式另附)。
            五、會費  新會員免納入會費,每年只納常年會費一元,以入會之月起算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六、權利  本會會員得享有左列各權利;1.有享閱會刊會員錄及借閱圖書之益;2.有詢問疑義及鑒別郵票之利益(但須付復信郵資);3.有委托本會代理關于集郵事宜之益;4.有交換及拍賣郵票之益;5.登刊廣告有特別折扣之益;6.介紹向其他郵社購買郵票有優待之益。
            七、義務  本會會員除納年費外,有維持本會得酌量自由捐助本會經費,及隨時報告關于集郵新聞記述與投稿等義務,俾推廣刊物以供同好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八、組織及任期  本會由全體會員用通信法選舉正副會長各一人,評議五人(再互選評議長一人),各部主任各一人,編輯、會計、書記各若干人,任期一年,均得連任至三次,并可兼任兩職。下屆選舉未竣以前,在會員資格未消失時,得延長至三個月。
            九、會議  本會每年開大會一次(地點及日期先一日通告)。會員因事故不能到會者,得托會員代表,但每一會員至多代表五人為限。其平常事務由正副會長評議,用通函議決施行。凡會員如有議案,經三人以上之連署者,當付評議,以定取去(大會時則公決之)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十、會務  本會會務除會長評議外,得設下列各部處理之,并各地會員視會務之狀況,得設分會于各地,但仍須依照本章程辦理之??倓詹恐魅我蝗耍〞?、書記,均歸納之);出版部主任一人(編輯、翻譯,均歸納之);拍賣部主任一人;委托部主任一人;交換部主任一人;國外部主任一人;審查部主任一人;圖書部主任一人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十一、退會  本會會員對于會友有欺詐行為或損害本會榮譽暨延欠會費,經通告后延至三月之久,經評議議決者,得宣布除名退會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十二、附則  本章程有未適合時,得隨時修改,于大會時公決追認之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在制定會則時,還審定了各部章則,其中有:總務部章則、拍賣部章則、委托部章則、交換部章則、審查部章程和圖書部章程。
            新光郵票研究會注重發展會員,為擴大組織,1937年初掀起一次發展會員活動,規定凡會員介紹5人入會,介紹者可免收一年的會費。同時吸收了一批錢幣收藏者為該會會員。至1937年底,在冊會員已達千余人,遍布在許多省市。為加強會員聯系和管理,在江蘇分會及華北、華南通訊處撤銷后,復于上海、南京、山海關、昆明、青島、長春、廣州、汕頭、以及比利時設立了通訊處,并設立了華北(初名東北)、華南(后改西南)兩個分會。及至抗日戰爭爆發,1938年2月將會所遷至上海。
        新光郵票會從創辦至抗戰爆發,除定期舉辦各種例會活動外,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。
            1.出版會刊  抗戰爆發前,新光會刊系列有:①《郵票新聲》從1926年1月16日創刊至1929年12月共出版3卷20期。1至12期為月刊,32開2頁,文章短小,內容簡單。從1927年開始不定期出版,但頁數增加,內容逐漸豐富,研究性文章增多。1929年12月出版的第3、4期合刊為航郵專號?!多]票新聲》余稿,由謝鄂常、張包子俊編輯,于1931年底出版《中國郵戳紀略》。②第二種會刊《新光月刊》,1928年10月創刊,至1930年10月共出版2卷(1-2卷)24期,16開每期4至6頁,內容以會務報道、會員委托售品目錄、拍賣目錄、征求目錄為主,約占3-4頁,后也有些該會會務通訊性質。③會刊更名《新光》,從1931年1月起至1932年10月為第3卷,共出版4期(含臨時號“特刊”1期),每期4-16頁。1934年11月《新光》第4卷“復興號” 出版,1935年該卷第10-12期易名《新光郵學雜志》,另有臨時號“特刊”1期。第3、4卷合計17期。內容除會務報道外,集郵文章增多,出現陳復祥《中國商埠郵票史》、萬燦文《世界紀念郵票史》等長篇連載文章。④會刊更名《新光郵票錢幣雜志》,從1936年1月改名,至1937年7月共出2卷(第5-6卷)19期,每期30-60頁不等,增辟有《中國郵商公會會刊》和“泉幣”專欄,但仍以集郵為主,學術性文章增多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            2.郵票拍售  1927年10月增設拍賣部,盧賦梅為主任。1929年11月拍賣部改由王聘彥為主任,一年后卸任,1930年9月改由張包子俊接任。1928年9月增設委托部,主任沈瑞芝,1930年沈病故后由趙善長主任其事?!缎鹿庠驴返?期(1929年2月)起開設《五都郵市》欄目,刊登拍賣部拍品目錄與得標名單,以及委托部的售品委托單。
        后因王聘彥、趙善長工作的內遷,新光會郵票拍售活動一度沉寂。1937年6月上海通訊處成立拍賣部,為日后新光總部遷滬恢復活動奠定了基礎。
            3.分會活動  新光郵票會各地通訊處及分會的活動較為活躍。1929年1月率先成立江蘇分會及上海通訊處二處,后者設于西門方斜路慶安里11號,謝鄂常為主任。上海通訊處初期,因謝鄂常身兼總會要職,先后擔任《郵票新聲》主編、出版部主任、評議長、總務部主任等職,且一度醉心集幣,故通訊處僅限于會費收繳、信函收發等基本事務,尚無會員集會活動。為此1935年謝鄂常在會刊發布啟事:“仆自去秋以來,醉心集幣,數月來于集幣上雖已猛進,然對集郵仍時征集,并未中止前進,只因個人公私兩忙,對于集郵同好之賜函,每多延擱,此則深覺抱歉不安,應向諸同志告罪求宥者。至于仆對本會會務,向抱共與進退之宗旨,今仆于集幣上已告相當段落,此后當努力于集郵,更當為本會盡力也,諸希亮察是為企荷?!?br>     1937年是上海通訊處最為活躍的一年,見諸郵刊報道的活動有:6月成立拍賣部,拍賣活動得到了中國郵商公會的支持,特派鄧伯昭襄助并補充拍票,例行拍賣通常由鄧伯昭主持、朱樸廬和葉振伯襄助。謝鄂常在其執掌新光會總務部任內發起組織紀白交換組,并于1937年7月1日公布《紀白交換組第一次名單》。首期成員27人,地域涉及上海、張堰、蘇州、青島、杭州、寧波、鎮海、汕頭、長沙、介休、瀘西、蒙自、昆明、北平、梧州、南京、常德、廣州等18處。依照當屆理事會決議,7月4日下午于法租界天主堂街興業里8號永大雜糧行二樓召集第一次談話會,由謝鄂常主持,出席者有50余人,談話會決議:以后每星期日于此時此地召集談話會,會后余興為拍賣郵票。
            經郭用和倡導的新光郵票會青島通信處,于1936年1月成立并主任其事,1937年2月28日至7月3日,郭用和在其任所先后六次召集青島會員談話會,會后互相觀摩郵集、交換復品、并合影留念?!缎鹿忄]票雜志》第6卷第3期《青島通訊處啟事》云:“本會為本市會員聯絡感情,商討一切,及研究郵識起見,爰每月第一個星期日,下午一時,在中華路國華銀行議事廳舉行會員談話會一次,其第一次業于二月廿八日舉行”。第6卷第5期《總務部啟事》又記曰:“自本會青島通訊處自動召開會員談話以來。頗具成績。近已連續開會四次之多。在青島第四次集會時。本部即將上海年會余剩之獎品。移贈青市會員”。
            郭用和(1902-?),又名郭沈用和,浙江海寧人。早年供職上海國華銀行,1935年調職青島國華銀行,抗戰爆發后離開青島返鄉,回浙江硤石倉基老家。主集華郵,1928年題名新光郵票會(88號),1934年加入甲戌郵票會(66號),1936年兼任新光和甲戌兩會青島通信處主任?!都仔玎]刊》第4卷第4期見載其文作《記西人郵票會洽談會》。
            郭用和于1936年11月又被推選為甲戌郵票會青島通訊處主任,由是一肩挑兩會。故青島會員談話會實為新光、甲戌兩會的共同活動,與會人兼為兩會會員者亦不少,故《甲戌郵刊》第4卷第5-9期也刊登了第2-6次青島會員談話會的記錄。
            1930年3月經張包子俊提議,新光郵票會華北通訊處在青島成立,1932年春因張包子俊離開青島返回杭州而逐漸停止活動。1934年11月移址北平復興,更名華北分會,由趙品三主任總務部、劉榮庭主任信托部。其最重要的活動是1937年3月21日在東安市場芾棠經濟食堂舉行“新光郵票錢幣會華北分會開會紀念”大會,出席者有北平會員趙品三、陳芾棠、崔顯堂、喬玉璋、周紹良、方雨樓、呂升東、白旭華、汪子年、吳南愚、周翔九、林志慎、孫捷三、張瑞枕、孫希源、劉濟川、駱澤民、李慶裕,及天津會員王沛臣共19人。趙品三、汪子年分別致年會“說辭”,茶話會后,繼則展示郵品,出品者有趙品三的航空封、汪子年的法客郵全套、周翔九的清加蓋變體票、陳芾棠的中國片箋200種、駱澤民和李慶裕的珍貴古泉等,吳南愚則贈送各位1枚甲戌明信片助興,合影后盡歡而散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            新光郵票會的復蘇觸動了周今覺,1937年5月9日周紹良受其委托,在北平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召集在京中華郵票會同好座談會,到會17人,是日即作為北平分會成立日,事后周今覺親擬《中華郵票會北平分會簡章》,并發刊于《郵訊》1937年第2卷第5期。
            周紹良(1917-2005),原籍安徽建德,生于天津。著名紅學家、文史學家及收藏家。曾翻譯美國集郵家施塔、梅贊文合著《中國航空郵鑒》,連載于《郵典》。為新光、甲戌、中華郵票會會員,戰時在貴陽加入金竹郵票會(72號)。
            抗戰爆發后,新光郵票會華北分會及上海、青島通訊處會務相繼停頓。

        上一篇:

        下一篇:

        中文在线っと好きだった,おとまりせっくす中文在线,はじめてのおるす在线中文
        1. <ins id="pdbwi"><option id="pdbwi"></option></ins>
          1. <sup id="pdbwi"><track id="pdbwi"></track></sup>
            <ins id="pdbwi"><option id="pdbwi"></option></ins>
          2.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